查看原文
其他

随笔 | “南方以南”,新的想象

张丽军 社会科学报社
2024-09-03

在跨越千年历史和大半个中国的时空后,瞬间就点爆了诗歌创作的激情。



原文 :《“南方以南”的新想象》

作者 | 暨南大学  张丽军

图片 | 网络



审美需要时空距离的。从昔日“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出发,来到“南方以南”大海边的当代女诗人王芳闻,在跨越千年历史和大半个中国的时空后,瞬间就点爆了诗歌创作的激情。这是一片古老的海洋,又是从未如此之新的海洋;这是一片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传说的海洋,又是正在上演着崭新中国故事和当代传奇的海洋;这是一片埋藏着汉瓦与宋瓷的海洋,又是今朝蕴藉着潭门渔夫心酸和“把所有的热恋盛在椰子里”“卷起千堆雪”的海洋。


瑰丽而奇特的想象力


正是借助于审美时空的距离,王芳闻心中涌现出了无数个让她激情迸发的灵感,创作出了一系列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南方以南”新诗歌。王芳闻“南方以南”的诗歌创作呈现出了一些独特的审美品质,耐人寻味。瑰丽而奇特的想象力,是王芳闻“海上丝绸之路”诗歌的第一个突出的审美特征。


审美想象力是诗歌在内的文学最重要的品质。审美想象力的品质直接决定着诗歌的内在品质和审美感染力、传播影响力。从漫无边际的黄土高原到波光粼粼的南海,王芳闻率先感受到的就是这“南方以南”的潮汐、光影和气息,椰林、海月和星光。“三亚湾/如林桅杆/把云扯成风旗/暮色跌进海里/用浓墨晕染暗夜……”在《三亚湾之夜》的诗歌中,诗人想象着“如林桅杆/把云扯成风旗”,想象着“云”做成的“风”之“旗”,让读者感受到想象的“力之美”,既有流动的美的意蕴,又有着辽阔的境界。而在《海月》诗篇中,诗人说“今夜,海月如马牙,撕碎了天幕/星星坠落水面”,展现出诗人奇特、令人讶异而又不得不叹服的想象力,“海月”被想象为“马牙”,而“星星”正因为天幕被“马牙”撕碎而纷纷“坠落水面”,具有很强的语言质感和令人愉悦的亲和。这正好是那条“海上丝绸之路”的光影波动。



辽阔的诗歌意象与宏大的审美境界


第二个突出的感受就是,王芳闻的诗歌有一种辽阔的诗歌意象与宏大的审美境界。在《今夜万泉河无眠》中,诗人描绘一只独特的小鸟:“森林酒店枕着海波/一截被岁月镀的釉亮的船肢上/飞来一对金属的小鸟/凝望一朵红色的太阳花/在一只黎族的风铃上/啼听来自世界的声音。”这一对在黎族风铃伴奏下的金属“小鸟”,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旅途中,“谛听”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声音。


这一对“小鸟”从哪里来,曾听到了什么样美妙的“声音”?诗人再一次展开想象的翅膀,带我们穿越时空,去感受曾经的苍茫、辽远、阔大与恢弘。“这只鸟,可能是泰戈尔恒河中的那只小鸟/也许是普希金广场的那只小鸟/还可能是爱琴海边的那只小鸟”,而且正是在这迢迢的旅途中,有幸“正在凝神聆听来自北美、俄罗斯、土耳其/以及中国诗人唇边飞出的词句”。因为有小鸟、诗人和诗的词句陪伴,迢迢旅途变成一种诗意、美、遥不可及而又近在身边的“悦人风景”。


这一“悦人风景”正是“南方以南”的风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风景,是大唐气象与宋词气韵的风景。在《时光的缆绳,牵一个王朝上岸》中,诗人大胆想象,“在南海深处/沉睡了八百年/时光的缆绳/牵引一个王朝上岸”。而这个王朝,就是“南宋王朝”;那些“宋瓷”中“白莲花再次开了”,展示给今天的世人。



强烈的主观情感注入和浑厚的生命之气


强烈的主观情感注入和浑厚的生命之气具有是王芳闻诗歌的第三个突出特征。在书写那些“海上丝绸之路”的独特景观之外,王芳闻还对这片“南方以南”空间的人文历史和传奇人物给予特别的审美观照和精神建构。“在一个母亲的坚毅和柔情中/黑暗悄然隐去/海水急速退潮/六百年狼烟一朝熄灭,海晏河清”,这就是那个奇迹般的英雄冼夫人,我为此坚信“桃花开了/洗夫人就回来了/我牢牢地记住了她的雕像/面带微笑,一双/眼里盛满了阳光”


“有些浪花是可以点燃的/比如万泉河/龙王吐一口火,整个/海水就燃烧了/岛上的朱樱花也燃烧了”,在诗歌《用一朵朱樱花点亮心灯》中,诗人不仅再次展现了令人叹服的审美想象力,写“浪花”可以点燃,“海水”可以“燃烧”。而且以此为审美想象的基点,展开对整个“南方以南”的历史书写,“燃烧的还有三角梅,木棉花/妈祖庙的香烛/以及舟船上的渔灯”,还有“一滴泉水,/就烧红了斧头镰刀/一万滴水就燎原了整个斗篱高举的火把”的昔日血泪斗争的“生命燃烧”。诗人从中揭示了从千年奴役中翻身得解放的“琼海那一页页发黄的历史”,以及“南方以南”历史新篇章的“欣喜或是创伤”。


可贵的是,诗人还有着一颗悲悯、细腻的心灵,在对潭门的诗歌想象中,吟唱了一种具有深厚人文情怀的诗,刻画了“用力把渔网拖起,抛向大海/我知道,那一网会打捞起一个南海”的渔夫和船娘。这里面既有历史的心酸、现实的辛劳,又有着一种来自“南方以南”的无比坚韧的生命韧性和可以“把所有的热恋盛在椰子里”的生命热情。正是这种浑厚的生命热气和强烈的主观情感,让王芳闻的诗歌散发着饱满的情感和元气淋漓的审美气韵。


  

在诗歌创作的征程中,王芳闻和她的“丝绸之路国际诗歌”正行走在路上。“丝绸之路”有多远,王芳闻的诗歌就可以走多远;“南方以南”有多少风景,王芳闻的诗歌就会有多少景致。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751期第8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拓展阅读

随笔 | 歌德的月光

随笔 | 疫情中的哲思,是生命体自我觉知的一段历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社会科学报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